如何打造令自己舒服的交易系統

很多人總覺得只要系統能盈利即可,但實際上系統能盈利不代表自己也一定能盈利,因為交易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,別人用起來很順手的東西,你用起來未必順手。

也就是說,你要是自己沒有一套符合自己性格的系統或理念,就算把機會擺在面前,自己也抓不住,就像股市裡的明星基金,基金是賺錢的,但基民多數卻是虧錢的。  

 

1) 改系統易,改性格難

老話說江山易改,稟性難移,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和潛意識裏的偏好,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,你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:投資是一種修行,投資是反人性的,人性的缺點,都會在交易上暴露出來……

就是因為很多人在追求盈利的路上,發現盈利所需要具備的一些思想和行為,和自己與生俱來的秉性是相違背的,怎麼辦?在找不到更好的盈利方法之前,那就只有一條路:改變自己,讓自己適應系統。

但是,改變自己談何容易,散戶都知道股市不會漲到天上去,但在牛市末期,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往裏沖,因為這是人性貪婪的天性。

在黃金、原油等杠桿市場裏,為什麼散戶的虧損總是那麼的相似,震盪市場虧的人不多,反而大單邊行情來臨時,會爆倉一大批?就是因為散戶做著做著就變成了逆勢,重倉加死扛,這三個習慣平時沒事,但趨勢一來,全軍覆沒。

與其和自己的天性做艱難的鬥爭,不如多在系統打造上下功夫,儘量讓系統和自己的性格相符,比如你喜歡做大趨勢,大開大合,那更適合均線流,比如你喜歡做短線,精確進場,那更適合套牢盤,比如你喜歡右側確定的進場,那更適合強勢突破,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系統。    

 

2) 向內求:熟悉自己的偏好

想要打造令自己舒服的盈利系統,光是尋求「牛逼」的系統這是遠遠不夠的,這只是基礎和框架,就像買了一個結構很好的毛坯房,你得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裝修,沒人知道你喜歡什麼,有什麼癖好。

關於如何探索自己的偏好,我這裏給大家一點參考,可以作為模板反復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。   

 

1. 你喜歡基本面,還是技術面?

一個壓根都不信技術的人,你讓他學技術是不可能學會的,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,反之亦然,如果你覺得基本面就是扯淡,那學起來肯定也異常的吃力。如果你喜歡其中一個,就可以主攻一個,如果兩個都喜歡,那也可以嘗試兩者結合。

每個人對於這個問題,都會有不同的看法,就是因為有不同的看法,所以才會同一個東西,對於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
你如果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擅長什麼,那後面的路就會很好走,學起來事半功倍,如果你對選基本面還是技術面,選價值還是趨勢,一臉懵逼,毫無頭緒的話,那完犢子了,你以後經常會在各大門派之間來回徘徊。

如果你不是財經科班出場,我個人建議可以先從技術、趨勢這方面學起,因為相比基本面和價值,這個相對好學和客觀。   

 

2. 你喜歡高勝率,還是高賠率?

高勝率就是經常對,高賠率就是經常錯,但做對一次賺很多,這個你也得想清楚,你自己的潛意識裏有沒有偏好,雖然兩者本身並無優劣之分,但對你個人而言,卻意義重大。

比如有的人生性保守,就是接受不了低勝率,你讓他連續虧損四五單,他就崩潰了,別和他說什麼只是正常的連虧,只要堅持就能最終盈利,人家在虧了3單後,可能直接就放棄了。

而另一種人恰恰相反,錯幾單無所謂,但對於能賺200點的單子,結果賺了40點會耿耿於懷,那追求高賠率就更適合他。就像打麻將時,有的人癮大,寧可小牌不胡,也得憋出個大牌,你讓他小牌就胡掉,他是很難受的。

當你知道自己偏好高勝率,還是高賠率的時候,對於系統的打造就有了清晰的指引,當然有人會想,高勝率和高賠率我都要,你要真有這金剛鑽,我不攔你,但對於99%的人來說,這就是一道極難逾越的天塹。    

 

3. 你喜歡短線,還是長線?

有的人天性急躁,不善於長時間持單,想要短時間出結果,而有的人天性溫和,擅長中長線佈局,反而並不擅長快節奏的交易模式。

你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偏好哪個,那就短線長線都試試,試一下就知道了,那有沒有短線長線都無所謂的人?有,不是每個人對這個都會有很強的偏好,並且這短線和長線是可以根據情況改變的,像前期是短線的,後期轉為長線的高手也很多。

短線、長線其實是一個粗略的劃分,本質還是交易頻率的區別,短線相對頻率高,長線相對頻率低,得看你自己對交易頻率的需求,比如你是想一個月做一單,還是一週做一單,還是一天做一單,還是一小時做一單?不同的頻率需求,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系統。   

 

4. 你喜歡主觀交易,還是量化交易?

有的人喜歡自己做交易的感覺,不相信機器的死板會比自己做的好,而有的人覺得機器的執行力比人工更好,未來是量化的天下。

關於這點,你也得有個基本的認知和選擇,不然無論你選擇哪個,最後都很難定下心來堅持自己,主觀交易會羡慕量化的客觀,量化交易會羡慕主觀的靈活。

因為交易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,很難說哪個一定對一定錯,所以越是這樣,我們越是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信仰,你選擇主觀交易,就好好打磨自己和系統,你選擇量化交易,就好好測試程序,不要羡慕對方,因為沒有十全十美的風格,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風格。  

 

3) 不同階段,不同策略

令自己舒服的盈利系統,自然是最好的,那這個系統打造好,就一勞永逸了嗎?理論上是,現實卻不是。

因為在不同的階段,系統是可以變化、迭代、升級的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為何很多做超短線的人,資金量大了後,改成做中長線了,這不是自己偏好變了,而是很多系統的資金量有天花板,一旦你到達了天花板,你不得不升級,甚至改變原來的打法,如果不升級,這個收益率就會越來越低。

舉個例子,假如你只有100塊錢時,去工地搬磚,一天就賺200,一年下來存下5萬,相比之前的100塊,你的收入增長了500倍,但你第2年再賺5萬時,發現相比本金只增長了1倍,第3年你只能增長50%,越往後你的增長越慢。

懂了這個道理,就能知道,為什麼小資金增長比大資金要快,因為小資金開始的起點低,受限制少,而到了大資金,市場的對手盤、流動性等限制,最終大家的收益率都會趨於一致,很難再做出誇張的收益。幾萬到幾百萬的大有人在,但從幾億到幾百億的,你見過幾個?

所以不要用巴菲特的收益,去質疑小資金的暴利,也不要用小資金的暴利去藐視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收益,這兩者不在一個空間維度裏,不具備可比性。

當你只有幾萬元時,人家幾百億,幾千億的投資理念不是不可以用,但肯定不是最佳的選擇,因為這從邏輯上就能證明,如果每個人都按≤巴菲特的收益來算,那底層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富人,這顯然和真實的世界不符。

因為社會的階層是相對的,當你那5萬元,一年增長15%時,富人的5000萬也在15%的增長,當你好不容易變成50萬時,發現自己還是窮人,就像往前倒兩代,底層的人都在種田地,現在年輕人不種田地了,都去工廠和寫字樓了,看似生活提高了,但階層依舊沒有變,壓力可能還更大。

真實社會裏富人的財富,都是在某個階段指數級變態增長的,然後再進入平緩增長,不然今日頭條和拼多多的創始人,怎麼能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裏,擁有兩三千億的個人財富?  

 

總結

  1. 先儘量讓系統適應自己性格,實在不行再去改變自己,因為改變自己更難。

  2. 你得問自己:追求基本面還是技術面?高勝率還是高賠率?短線還是長線?主觀還是量化?

  3. 小資金和大資金有不同的策略,不同直接進行類比。

機會只留俾敢於踏出第一步嘅人,立即行動啦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